为什么有人说有了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就不敢把太子废了?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为了不走秦王朝的老路而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可是刘邦受到自己的宠妾戚夫人影响,加上长子刘盈有点赢弱而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少年聪慧,刘邦有想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后来在一次宴会之上,太子刘盈请来四位老者站于身后,刘邦问过之后才知道四位老者乃是当世大贤商山四皓,刘邦好奇为什么自己请不动的四位贤者,却能前来辅佐太子刘盈。商山四皓答道“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随后刘邦改变了废长立幼的想法,或许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有了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就不敢把太子废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商山四皓乃是当世大贤,是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在整个天下可以说甚有名望。他们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秦始皇时期曾在朝中做过博士官,不满秦始皇暴政而隐居山林。
汉朝建立初期刘邦迫切需要文臣治国,当时刘邦听闻商山四皓的名望,曾相邀四位出山却被四位大贤断然拒绝,这里我们要知道一个信息,就是商山四皓不屑辅佐小看儒生的刘邦治理天下,其四人本身就甚有名望,也不会为了声望而出山辅佐帝王。
可是当刘盈和其母吕雉知道刘邦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之时,在听取张良一计之后轻易就能请的商山四皓出山,在宴会之上,刘盈只是让商山四皓站在身后,面对刘邦商山四皓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种种细节显得不符合常理。人认为其中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刘盈请商山四皓出山只不过是一场戏,一场人人都清楚的戏。
当时刘邦及其宠爱戚夫人,戚夫人在刘邦心情愉快之时要求刘邦废刘盈太子之位立刘如意为太子,或许是刘邦一时为了讨戚夫人欢心答应了此事,或者是刘邦认为刘盈太过赢弱想立刘如意为太子,总之刘邦说出了此话,所谓君无戏言,刘邦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这件事情。虽然刘邦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但刘邦始终无法下决心去办此事,毕竟秦朝就是因为立了幼子胡亥才走向陌路,再则废长立幼不利于王朝稳定,最重要的是当时吕雉所代表的吕家在汉朝也有极大的势力,废刘盈肯定会让汉朝动荡。
吕雉作为刘邦的结发妻子又与戚夫人在明争暗斗自然可以敏锐的感觉到什么,刘邦又无法下定决心废长立幼,面对这样局面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事情的发展。刘邦有废长立幼的想法到刘盈请商山四皓出山这段时间,张良始终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刘邦废长立幼请教过张良,吕雉在得知刘邦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之时同样如此,刘盈请商山四皓出山也是张良之计,如此之下我们差不多可以还原当时的场景。
刘盈请的商山四皓并非真实的商山四皓,而是刘盈找的四位老者,刘邦也知道此事,他们在合演一出戏,主要是为了汉朝的基业,不在废长立幼的同时让戚夫人不在有任何怨言。当然戚夫人也能从这件事情知道真相,只不过刘邦的态度让戚夫人选择了相信刘邦是因为刘盈仁厚孝顺而无法废除刘盈的太子之位。
历史的结果告诉我们刘盈虽然赢弱却是一个仁政爱民的后世之君,戚夫人与吕雉之间的明争暗斗其实都是两人的自保罢了,废长立幼在古代确实是取乱之道。
其他网友观点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商山四皓”到底是什么来头?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唐朝诗人李白曾作《商山四皓》一首,诗曰: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这是四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傲世隐居在南山之中。
高卧在松雪深处,深深隐藏的身世,世人不了解他们的真情。
他们的住所窗外弥漫着青霭,石壁上映着松间的翠色青青。
楚汉似龙虎相斗,正在战争不息,四个老人则躲在这里避世养生。
秦始皇失去了贤明的政治,汉高祖夺得天下,坐上了紫极宫。
吕后像阴虹一样遮住了太阳,太子也被影响得险被高祖除名。
四人此时一起出来辅佐明主,使太子忽然羽翼长成。
功成不居功,自有云水舒卷在胸中。
他们的深意高情与造化相合,这一深意确实渺茫难明。
四皓的名声飞扬,传遍朝廷,也使世人万古景仰他们的遗踪。
由此可见,“商山四皓”的名望极大。
知道了“商山四皓”的来头,我再讲一个小故事。故事说: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闻听“商山四皓”的大名,多次以皇帝之尊征召“商山四皓”入朝为官,给自己脸上贴个金。可人家死活不尿,不给刘邦面子,拒不奉陪。刘邦本来就是给自己装个门面,来不来无所谓。
后来,在宠妃戚夫人的枕头风下,刘邦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太子刘盈,想以戚夫人之子刘如意换掉刘盈,吕后非常担心和害怕,哭着请教张良,张良心一软,就给吕后说:“你这么这么做”。吕后于是就绞尽脑汁,终于请来了“商山四皓”。刘邦见了以后,吃惊不小,暗想:“老子是皇上,左请右请,就是不来。儿子一请,他们屁颠屁颠的就来了,而且表明就是来辅佐刘盈的。看来,我儿刘盈已成气候了罢了!不换太子了。”
故事讲完了,我的问题也回答完了。
其他网友观点虽然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在中国历史上,不是嫡长子继承皇帝位也是大有人在,一般来说,皇位的继承者都是上一任老皇帝选出来并且是他最喜欢的人,但也有例外,比如西汉之前的秦朝,秦始皇去世后,原本是让长子扶苏继位的,但最终继位却是幼子胡亥,直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时,曾经让大臣讨论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关于继承人的选择,因为秦朝直到秦始皇去世,都没有正式选定继承人,所以才会有赵高、李斯与胡亥的暗箱操作,而刘邦早在彭城之战大败后就确立了刘盈的世子地位,早早地就确定了接班人,那一年刘邦已经52岁了,而世子刘盈才6岁。
刘邦
刘邦在无论是在反秦战争,还是在楚汉战争中,他与正妻吕雉在一起的时间极短,刘邦曾经在家乡起兵,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但是自从刘邦认识了戚夫人,基本上就再也离不开戚夫人了,戚夫人能歌善舞,长得漂亮,与吕雉“女汉子”的形象完全不同日而语,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刘邦与吕雉的感情非常差。
同样,刘邦在彭城大战逃命的过程中,曾经三番五次把自己的尊重儿女刘盈和鲁元公主推下车,要不是车夫夏侯婴执意要救回刘盈与鲁元公主,刘邦可能真的就没这个儿子了,有时候想想,为什么一个父亲为了逃命会把自己亲生子女推下车?难道刘邦不知道如果他们被推下车有可能会死吗?
唯一的原因就是:刘邦不喜欢刘盈这个儿子。以心理学来分析的话,一般父母强势的孩子,性格会很软弱,刘盈长期生活在强势的吕雉管教之下,难免性格较弱,只懂得服从,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刘邦不喜欢。
刘盈与刘如意
不喜欢归不喜欢,刘邦在彭城大败时,只有刘肥这个私生子和刘盈这个亲生儿子,彭城大败时,刘邦第一个投靠了驻扎在下邑的吕泽,然后逐渐收拢散兵才成功逃命的,因此算上刘邦被吕雉的大哥吕泽所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邦立了刘盈为世子,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有威逼利诱的原因在其中,也许只是刘邦年龄大了,再加上彭城大败,所以感觉立个吕氏继承人为世子,有利于继承进行未完的事业。
在刘邦认识了戚夫人,并且还与戚夫人生了刘如意之后,刘邦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戚夫人母子身上,吕雉和刘盈甚至长年都见不到刘邦的影子,正因为刘邦与吕雉感情淡,再加上他不喜欢刘盈,所以对戚夫人和刘如意是非常喜欢,以至于在刘邦晚年,一门心思要更换太子,朝中几乎所有大臣都反对,也没能让刘邦打消更换太子的念头。
吕雉
张良、樊哙、周昌、叔孙通等朝廷中的重臣都劝过刘邦不要更换太子,但是刘邦就是不听,直到刘邦看到了商山四皓作为太子刘盈的随从出现,才改变了主意,为何商山四皓说话能比刘邦手下的大臣说话管用呢?为何刘邦一看到商山四皓就对戚夫人表示无法更换太子呢?
商山四皓是四个德高望重的秦朝博士,因为不愿意做官而隐居在商山,刘邦曾经去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自己,但人家不愿意来,现在刘邦看到商山四皓感觉很意外,自己都办不到的事,普天之下还有人能办到?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商山四皓是什么人,而在于刘邦都办不到的事,刘盈背后的势力居然能办到,这才是关键!
商山四皓
刘邦在看到商山四皓辅佐刘盈后,还自创了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鸿鹄歌》,是刘邦在向戚夫人明确表示更换太子无望,而让戚夫人为他跳一支舞,然后刘邦就唱这首鸿鹄歌,内容是这样的: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歌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天鹅(大雁)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仔细回味这首歌就会明白,刘邦无法更换太子的原因都写在歌中,也就是说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了,即使刘邦手中有利箭,也不能把太子怎么样了。这里说的太子,不仅仅是刘盈一个人,而是站在刘盈背后的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已经发展壮大了,刘邦做不到的事,他们能做到,想想这得有多可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皇帝刘邦都做不到的事,刘盈背后的势力可以做到,所以连刘邦这个皇帝也无法撼动这个集团的势力。
戚夫人
刘盈背后的集团包括但不限于:皇后吕雉、外戚吕雉的二哥吕释之、大将军樊哙(吕雉的妹夫)、丞相萧何、太尉周勃、相国曹参等等,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吕氏家族,以吕雉为核心,包括吕后的两个哥哥吕泽与吕释之以及他们子女亲戚,还包括樊哙,这些都属于外戚,吕氏家族与其他外戚势力不一样的是,他们参与了刘邦所有的战争,包括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刘邦的军队中,有很多将领是吕泽和吕释之的部下,吕氏外戚差不多就是刘邦成就帝业的合作伙伴了。
这个时候刘邦想更换太子,这不是断了吕氏族人的荣华富贵了吗?刘邦如果想要彻底更换太子,就必须解决吕氏集团,而解决吕氏集团的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过程,甚至还会引发西汉王朝的动荡,这不是刘邦愿意看到了,刘邦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如此复杂的政治过程,只能放弃。
刘邦
另一部分就是跟随刘邦一起起兵的沛县老乡,包括萧何,周勃,曹参等人,萧何更是比刘邦还早认识吕太公,吕氏家族与沛县这帮老乡都是同时起兵,并肩作战的,再加上早有渊源,他们当然要支持刘盈与吕后,而且以萧何、周勃、曹参在朝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说话的份量也比一般的大臣要重要,这也是刘盈获得支持的另一个原因。
所以,你可以看到,刘邦想要更换太子的难度有多大,不亚于重新建立一个王朝,刘邦当时也老了,也不愿折腾了,除了放弃更换太子的念头也别无他法。
发表评论